如果此处《易经》指《周易》,那么,从我多年学习易学的涉猎来看,《周易》确实是有几个版本的。那么,从考古发现这个角度来分解,就我所知,目前已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周易,到底有哪几个版本呢?
一、今本通行本。就是我们平常读的,普及周易用的,或者是大家很容易看到的那些老师讲的周易的底本。它64卦齐全,每卦卦名、卦图、卦辞、爻辞都完全。有的卦辞、爻辞下面还附有《十翼》中与其相关的解释文字,以帮助人们阅读。初学者,或一般的读书人,想学习周易的人都适宜读这样的版本,当然,这个也很好找。
二、楚竹简周易
如1994年出土的,河南新蔡葛陵楚竹书《周易》。其入土时间大致为战国中前期。有96个卦画符号可见。
1987年出土的,湖北荆门包山楚竹书《周易》。其入土时间大致为战国中后期。总共可见72个卦画符号。
还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楚竹书《周易》。其入土时间大致为战国晚期。
另外,战国时期的易学遗存,1993年曾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了秦简《归藏》。其入土时间大致为战国末期。其情形未可知。
三、帛书周易。
帛书周易,是文字材料留存在丝帛上的那种周易版本,简称“帛易”。目前是指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周易。其入土时间大致在西汉初。此帛书周易的阴阳符号中的阴爻符号与今天所用不同,它像古文字的“八”。阳爻还是是一横的形状。
四、西汉的周易,还有竹简《周易》遗存。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了西汉竹简《周易》,其入土时间大至为西汉初。其阴爻符号变化为一个尖“角“(数学平面几何的角的形状,向上)。
五、东汉石经周易。东汉初,熹平石经《周易》。这个值得一说,从此经开始,其阴阳符号始与今天我们看到的阴阳符号一致。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阴爻符号,是从这个经本开始使用的。
前面提到的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楚竹书《周易》,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周易,其阴爻符号都用”八“。
这样的话,那时八卦的形状就大致是这样了:
不过,要说明的是,除今本周易外,其余版本的”易经“都处于研究状态,普通人了解了解可以,更多理解恐怕需要更专业的人士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