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古人勘测太阳运行和月亮运行规律的实际总结,是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把握,是天地人相互作用思想的完整体现,易经的“易”是上“日”下“月”,亦即“阴阳”,所以《易经》被称为“天书”,也就是包含“天文学的思想书”】
古人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叫太极,太极生两仪,这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仪生四象,这就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等春夏秋冬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震、离、兑、乾、巽、坎、艮、坤八卦,就是一年的四立和两分两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易经的八卦和64卦,就是这么划分出来的。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易经就是天文历法。
所以我们现在中国人对时间周期的说明还用挂历表达,把历法挂在那里,一目了然。但这个挂历最早应该是卦历。卦历的卦,跟它右边的卜字一样,被很多中国人污名化了。
其实这个卜卦,非常有意思。很多人以为,卜卦是用乌龟壳、牛骨头一类的东西做迷信活动。但最初卜卦不是这样的。最初的卜,是竖起竿子测太阳的阴线,一竖,阴线一点,非常形象。卦字,立竿见影后在地上放入土圭,来看每一太阳日的阴线长短。三百多条影线中,最长的影线就是坤卦时候,就是冬至;最短的影线就是乾卦时候,就是夏至。
我们只要理解,易经是古人三千多年的生存经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有着三千年的兴亡成败、社会规律,我们就能理解,易经的卦辞都是日常生活,极其平常的。每一卦都是一个特定的时空状态,这种时空,既可以小到以时辰以分秒来计算,也可以大到以年来计算。
所以,《易经》是精准的,而非含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