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的时候,说话做事都有把握,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有一定的说话权,处理事情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得知天命,知道那些事是不能人力所支配的,六十岁的时候,一听别人言语,就能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了,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的。
总结:这说明,孔子一生都在学习修养,而且没隔一段时间就有较大的进步,直到晚年到达了最高境界。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的代名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