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人对学习是持“有用论”的态度的。
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子是没用的;
背唐诗是有用的,看小人书是没用的;
上补习班就是有用的,过家家是没用的;
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是没用的;
所有考不了级、不能拿证、不算特长、不能带来利益的,所有人都振振有词:学这个,有用吗?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连读书都被划分为有用和无用。
升学求职、教辅应试、成功经验,这些“有用”的书,常年占据着孩子的书包和书店的畅销榜。
在堆积如山的教辅书中一路冲杀的孩子们,却无法确知,究竟是从“有用”的教辅课程中受益,还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中获得人生的益处?
乔布斯曾谈到,他从斯坦福大学辍学,放弃了自己的“有用”专业去听美术课,研究san serif和serif字体,怎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和“浪费时间”的举动,在他十年后设计第一台Macintosh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乔布斯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课,苹果电脑就不会有这么漂亮的字体。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哪怕别人说这些知识“没用”。
放着好好的斯坦福不读,学劳什子美术字体,这是彻头彻尾的“无用”吧?可偏偏这样的无用,造就了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一家伟大的公司。人生是饱满的,立体的,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会浪费,都有自己特别的意义,别用“无用”来衡量孩子的教育,你永远也不知道它会在人生的哪个关键时刻帮孩子一把。
中国人所说的读书“有用”,多指的是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衡量知识的尺度,是以分数、考证和升学为标准,有助于此则有用,无助于考试则无用。
八个字形容我们当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而我们东方传统正好相反,它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外在的利益!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品格、智慧、生命的成长!所以,它们皆属于“无用之学”,即无法带来外在利益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