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虽然很多人没读过《易经》,或者觉得《易经》生涩难懂,但是我们已经生活在其中,而且不自觉地在运用这当中的智慧。
我们去看电影,在网上选座位,喜欢选中间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最方便观看;
我们出去逛街购物,通常不会在第一家门店买东西,因为想看看后面是否还有更好的,所以中间的店铺生意最好;
我们吃甘蔗,都喜欢挑中间的部位吃,因为中间的最甜;
我们都喜欢中正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玩花招,好相处,好打交道……
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可见,我们都喜欢“中”。而“中正”、“中庸”就是易经的精髓,就是佛家讲的“中道”,这也是是易经的灵魂思想。“中”就是要把握适中,留有余地,适度发展。
《尚书·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后来《周易》的演绎者周文王,临终告诫儿子周武王,依然强调“中正”。周文王强调了几次“毋淫!”从我们现代的理解出发,可能会想到,这是周文王告诫儿子周武王不要沉迷美色,其实不然。
先秦的典籍中对“淫”的解释是过的意思,太过了,则过犹不及。周文王说的“毋淫!”,是告诫武王做事不能过分,不要过激,要保持“中正”。
中正之道,人人可用
曾子说“物极必反,事必求中。”也就是说,我们为人处世,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都要拿捏一个度,不要做过头了,不要太过分了。否则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做事求中,不是妥协,而是为了双方的共赢。
比如:你跟对方合作一个项目,他开口要100万,你只想出50万。怎么办?就要商谈。经过双方的谈条件,最后75万成交。
这就是求中,求中的本质,就是让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如果总是追求剪刀差,你赚大头,别人赚一点点,这种就是资本家行为,久而久之,则会经济崩盘。
“中”也是讲位置的,就是位置的适中。
什么叫适中,就是你的能力储蓄到了一定量的时候,找到一个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位置。
对这个位置的要求是,发挥自己的能力的时候要“轻松自如”,既不埋没自己的才干,浪费资源,又不做“出格”之事,毁掉前程。
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这个适中就需要把握,需要斟酌,自己有能力,该努力向上的时候必须努力,努力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岗位,否则就是浪费资源;
反之,自己能力有限,即使有很高的职位也不能胜任。
所以,有的人工作不好,收入很低,却很满足,钱财不多,但能安于现状,心里经常乐呵呵,不知忧愁在何处。
有的人家产万贯,却贪得无厌,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却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前者就是很好地理解了“中”,并使自己处在中位,所以能够乐天安命;而后者就是一味地过分追求,超过了这个适度的“中”。
关于“时”,就是要看清时机,认准时机,从而把握时机,适时而动。
首先要看清时机,认准时机。所谓画龙点睛,“时”是易经这个人类瑰宝的苍龙之眼。
易经六十四卦,卦卦都是与时俱进,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放在第一,可见,“天时”是何等的重要。
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无论做任何事,时机是最关键的因素。
譬如种田,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这是我们的老祖先总结出来的,也是依据易理总结出来的。
再比如工作,什么时间做准备,什么时间分配任务,什么时间开始工作,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间总结,都需要计划,需要把握机会,认准时机。
同时,还要看准好时机,适时而动。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譬如种田,该播种的时候不播种,错过播种的时节就会造成大错,造成的结果不是绝收就是减产。
易经中的生活智慧,其实这些我们并不陌生
再如个人前程,如果在自己精力充沛健康年轻心怀理想的时候不去把握时机,等到老体弱身心俱疲的时候再去努力,就错失了良机,所以就要把握好时机。
打开风水祈福APP,获取更多好运,点击了解更多!
  •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