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星期,就是元旦小长假了,北京作为旅游热门目的地,计划来游玩的朋友一定很多很多。所以,我接下来的几天争取跟大家分享几篇与北京景区相关的内容,愿大家在北京游玩的过程中,不但欣赏了古都的名胜古迹,还能读懂藏在古迹中的传统文化。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众所周知,风水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在这些古迹建筑中,处处蕴含着风水文化的影子。
今天跟朋友们分享的是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大街的东侧。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公园里的每一个建筑都蕴藏着很多建筑风水上的秘密。 天坛也是很多游客来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易经思想在天坛的妙用
摊开北京市的地图,就可以发现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图。而四坛中间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见,天、地、日、月坛所代表的卦位,与故都北京内城构成了先天八卦城。
天地日月是八卦中的四正卦。“四正者,乾坤坎离也。观其象,无反复之变,所以为正也。”——邵雍《观物外篇》(注:此处的“四正卦”,由邵雍首创,系指先天八卦中的四正卦,乾坤离坎代表天地日月、南北东西,象征天地运行、日月变化)。汉代卦气说中的“四正卦”则指坎震离兑,系后天八卦。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天、地、日、月坛中,天坛作为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雪的圣地,自然是最尊贵的方位。同时天坛四个门的命名是由《易经》的“乾”卦而来,即“元,亨,利,贞”。
“天圆地方”一说在天坛的体现
  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恐惧感,古人对天地存有敬畏,受知识所限,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所以,天坛的形状设计受古老的“盖天说”影响,也把天坛设计为“天圆地方”。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
  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君权天授,吉利数字处处体现“天”的内涵
  天坛的特殊性体现一个“天”字上。所以,建筑细节上处处体现为这个至高无上的“天”服务。天坛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普遍认为9为数之极,是最尊贵的象征,因此圜丘坛建筑与9关系极为密切。圜丘坛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从中心面向外,3层台面每层都铺有9环扇面形状的石板,上层第1环为9块,第2环为18块,第3环为27块,到第9环为81块;中层从第10环的90块到第18环的162块;下层从第19环的171块到第27环的243块。3层总计378个9,共3402块,象征九重天。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从天坛看中国古人的天文观
 细心的朋友参观祈年殿时,会看到祈年殿殿正中有4根高大的通天柱。这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层有金柱12根,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年的12个时辰。中、外层相加24根,象征一年的24个节令。三层相加共28根,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顶部8根童子柱,为36根柱,象征36天罡。大殿宝顶中心的雷公柱,象征着皇帝的“一统天下”江山社稷稳定才是帝王最为关心的事情。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圜丘坛四周长160.2丈,总高度5米,分上中下三层。四面石栏上雕刻花纹的石板数也有规定的数目,第一层每面栏板45块,四面共180块,由12个9组成。第3层每面栏板18块,四面共72块,由8个9组成。3层台面的栏板总数为360块,正合历法中一“周天”的360。
天坛将迎600岁生日,带你看懂天坛里的风水文化,想去玩的人必看
行文至此,想要分享的内容已经写完。天坛作为市区的一个热门公园,一年当中我至少去4次以上,有时一个人在公园里随意游走,有时是陪伴来北京的同学或友人。每次置身园中,看着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望着有着几百年树龄的古松,总能让我心安神宁,神清气爽。天坛,真是一个让人去了还想再去的风水宝地。
  •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