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旅谈日本文学对我人生的影响
曾祥裕
日本文学作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打开纷湧而来,在我青春岁月中留下难忘的读书喜悦,增进了对日本历史文化以及日本民族性格的了解。
日本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风靡中国。
我也是川端康成小说的粉丝。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倾注了他对社会底层平民命运的关注。
他在创作中赋予人物悲剧的情调,创作出感动人心的美的艺术形象。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
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
我喜欢他笔下自然的美描绘,而且他笔下的场景变化是用以烘托人物感情变化,刻画出人物性格的,他就是以这种形式流露出悲哀的,人生幻化,世事无常的感叹,他作品所呈现人物命运结局,给人一种挥之不去淡淡忧伤,又给人一种悲而美的回味。
世事无常,川端康成文学成就如此之高,盛誉之下,却在七十多岁时,因受疾病困扰,选择了吸入煤气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自杀的消息一经传出,让喜欢他作品的粉丝痛惜不已。
与读川端康成哀伤小说形成对比的是小说作家渡边淳一,令人血液中荷尔蒙陡增。
因为渡边淳一作品居多描写的是婚外恋和偷情为主。当我知道他是一个优秀外科大夫时,更引发了我读他的小说兴趣。
给我印象深刻的纯情欲伦理小说《失乐园》,描写了一对中年男女越轨偷情的故事
女主人公松原凛子是医学教授之妻,男主人公久木祥一郎是出版社的主编。在一次偶然聚会上他们邂逅,并迅速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可是这种婚外恋却为各自的家庭和亲人所不容。这种经历使他们觉得人世间没有永恒的爱情,要想使对方永远属于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对方一起结束生命,于是他们在爱的极致时双双服毒殉。
[作品对主人公性心理以及道德负罪感的描写如作外科手术一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人读后增进了对日本人情感以及性格的了解。
《失乐园》男女主人公最终因迫于伦理道德束缚而选择自杀,而这种自杀是以性爱狂欢后服毒结束生命。小说作家渡边淳一。渡边淳一描写的是婚外恋和偷情为主。戴着人性枷锁的跳舞,乐极生悲,给现实生活中男女婚外情敲响警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涌动诗歌潮。我读了舒婷丶顾城丶海子等青年诗人诗歌,读后对现代抒情诗和朦胧诗很着谜,有时手痒也试着写一些自由诗。
诗词缘情而发,因爱而歌。
记得我曾为一段爱情写过一些诗,用信寄赠给远方女友。
朋友推荐我要拓宽读诗的范围,于是我读了德国海涅、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美国诗人惠特曼、英国雪莱丶拜伦、印度泰戈尔以及日本诗集《万叶集》来阅读。
日本诗集《万叶集》收集众多有名和无名氏人的诗词,行文简洁,在这些“万叶歌人”当中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山上忆良。他年轻时曾做过遣唐使的随员来过中国。他的长歌,大多附有用骈体汉文写的长序,可以看出他汉文修养之深。
他写的著名长歌《贫穷问答歌》是唯一直接反映古代律令制国家统治下人民遭受横征暴敛之苦的一首绝唱。全文如下:
风雨交加夜,冷雨夹雪天。瑟瑟冬日晚,怎奈此夕寒?粗盐权佐酒,糟醅聊取暖。鼻塞频作响,俯首咳连连。捻髭空自许,难御此夜寒。盖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虽尽我所有,难御此夕寒。贫尤甚我者,听我问数言:妻儿吞声泣,父母号饥寒。凄苦此时景,何以度岁年?
天地虽云广,独容我身难。日月虽云明,岂照我身边?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独然?老天偶生我,耕作从不闲。身着无棉衣,条条垂在肩。褴褛如海藻,何以御此寒?矮屋四倾颓,稻铺湿地眠。妻儿伏脚下,父母偎枕边。举家无大小,鸣咽复长叹。灶头无烟火,锅上蛛网悬。忍饥已多日,不复忆三餐。声微细如线,力竭软如棉。灾祸不单行,沸油浇烈焰。里长气汹汹,吆喝在房前,手执笞杖来,催逼田税钱。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忧患兮人世!耻辱兮人世!恨非凌空鸟,欲飞缺双翅。
反歌——受中国“返辞”的影响,附在长歌之后,以短歌形式,集中地再次讽咏长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歌,有种种解释,一般倾向于将前半首理解为一个古代读书人对贫困处境的自诉,并推己及人,连想到较己尤甚的农民的痛苦。下半首是代农民作答,道出了在古代班田制下农民抢地呼天、欲告无门的悲惨处境。
我读这诗,脑海里浮现了唐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味道,
我步入人生知天命之年后,还喜欢找日本名家小说来读,以此度过休闲时光。
我读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觉得他文笔细腻,把握住现代日本人生活脉博,展示了日本新生代接受欧美文化后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变化。
作家以苍凉悲壮的笔触着意刻划渡边与直子之间委婉缠绵的精神苦恋。“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
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过的车流和喧闹的市声带着城市的气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这些年来评选诺贝尔文学奖,我关注村上春村,每当评奖结束,看到村上春树落选,心里顿为他惋惜。
说实在,我读村上春树的小说很轻松,而读国内莫言小说感到沉闷和压抑。这也许我不喜欢农村题材小说有关。
小说的价值在于读者阅后升华审美感,愉悦心灵的同时,增长见识,启迪心智。
我喜读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散文,他说:“在自然风景之中,我感知到作为天地根源的生命的跃动。”他的绘画和散文都同样蕴含着这“生命的跃动”。本书所译39篇作品。分别选自在日本出版的三本散文,集:《和风景的对话》、《听泉》、《探求日本的美》,并依此分为三辑、书名即为辑题。
他著名的散文《一片树叶》曾被编入苏教版的初中教材里,散文《听泉》被编入长春版九年级语文教科书里,代表作《春晓》更是经由日本政府之手,被送给了中国领袖毛泽东。这些都说明东山魁夷作品深受广大的中国人的喜爱。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的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
我因受东山魁夷这番话的影响,从中年从事风水研究后,就奉行知行合一,勤于田野考察。
这次我逛日本,在大坂心斋桥找到一家书店,看到熟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村丶东山魁夷等大师的作品,印刷包装精美,展开翻阅,很亲切,脑海中浮现青春岁月挑灯夜读日本文学作品的情景,感恩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让我有机会阅读大量日本文学作品;感恩日本文学大师的作品为我开启了一扇了解日本历史文化和日本国民性格的窗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