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雍和宫附近的算命一条街,大家都觉得的那些算命或风水大师“宰”客够狠的,其实只要你是圈内人士,你就会知道那些人不过是雕虫小技,真正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人绝对不会将自己曝光于街头巷尾,更不会用这种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穿的下三滥手段。
  过来人都知道,这个算命热或者说风水热,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周易研究热而逐渐发酵起来的。八十年代之前绝对没有什么大师、周易之类的人涌上历史舞台,因为那时全国人民都在闹文革,算命这玩意是典型的“破四旧”对象,,,避之犹恐不及,谁还敢出来吆喝自己如何牛B,倘若真有这么个人,那他不是牛B,而是傻B。
  时过境迁了,当年那些第一批出山的老学究们如今死的死,归隐的归隐,还有一些依然活跃在周易界。首先,这些人是可敬的,因为他们胆子够大,尤其是在文革刚结束,学术界、文艺界翘首四顾的时刻,他们敢冒着巨大风险勇闯禁区,打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周易学术之门,让这门学问重见天日。第二,他们和当今的骗子神棍不同,当年那些人真的是将易经当做学术来研究,穷经皓首不敢有丝毫懈怠,也就是俗话说的“做学问”,别的不说,就说那年(大概是1986或者1987年,我记不清了)在山东举行的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上,西北某大学一位年轻人从千里之外,只身背来了重达几十公斤页数达到上千的厚厚的一摞纸,纸上都是他根据六十四卦推理排列出的数理模型,,,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证明易经数理结构和现代什么计算机二进制是相通的,反正当时他认真地讲了一通,底下的人也没几个听懂的,因为当时见过真正计算机的也没几个人,更不用说什么算法二进制等神乎其神的东西了。
  要知道那个年代,一个县里也没有几部打印机,坐火车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他弄了这么一摞纸就是为了在大会上阐明他的研究成果,这种治学态度绝非现在的江湖骗子可比拟的。
  提起周易,就不得不提到算卦,当年开这场声势浩大的易学会议,主办方也是肝儿颤的,这可是文革后国内第一个易学会议啊。万一给扣上个封建迷信死灰复燃的帽子,那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场会议的议题和内容都紧紧围绕学术研究这条纲线,就连国学大师冯友兰老先生也在给大会的致函中提到: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一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其实这个说法已经表明了老先生的立场:研究周易要以易理为主,但易理和占算方法有时互为补充,在以易理为主的前提下,可以研究它的占算推理逻辑。
  后来台湾的一批人嗅到了这次大会的气息,认为大陆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纷纷来大陆捞金,至今大陆人仍认为台湾和香港的和尚会念经,其实说到根儿上,大陆的老一辈对台湾香港那几块料儿根本不屑一顾,只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大陆的能人都含蓄,不张扬,这就造成了一个国人集体媚外的局面,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如某某公司开业之际,老板私下都会得意洋洋地对好友说:“我这个风水是香港的xx大师给看的”。以显示自己多么地有品位和有面子。
  甚至当今还有人叫嚣:国学的根在台湾和香港。
  我勒个去,你这不是不懂国学,而是不懂生物学。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者之所以能在大陆大放异彩,一方面跟他们的学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大气候”所致,三十年算得了什么,不过是恒河沙尘的倏忽一抹,这颗大树的根依然健在,只不过暂时冬眠,待看来年春来报,一样枝繁叶茂。
  其实造成这个局面,一方面是历史原因,一方面也是大陆的研究周易的人自己不争气,骗子太多,把水搅浑了,太急功近利,自己就把自己饭碗砸了。
  台湾地区有四个山头,大陆也有四个山头,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说句不好听的,易学界经常出现“狗咬狗”的情况,当然也有“狗咬人”的情况。
  废话太多了,进入正题……(见回复)
  •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