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易创始人张永红整理三僚廖屋风水景点
1、三僚廖氏杨公祠
廖氏杨公祠位于三僚村御屏峰下,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2007年重修。座向为子山午向兼癸丁,祠内供奉风水祖师杨救贫和廖金精塑像,附祀还供奉着老官药师华佗及当坊福主。祠内榴联:“竹杖精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隐含了三僚廖氏开基祖廖金精拜师学艺的典故。楹联:“抽爻换象堪移天星斗;避凶趋吉真乃万国神仙”,为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撰题。
2、七星池
七星池是明代三僚著名风水国师廖信厚主持修建,以“无蚊祠”、“月洲堂”为轴,往白虎方按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开挖的七口相连贯的水池,各池名称由北而南为“天乙池(土)”、“犁头池(火)”、“墨池(木)”、“曲尺池(木)”、“砚池(水)”、“半月池(金)”、“太乙池(土)”,七星池象征疏通人体七窍,起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兴旺的效果。
3、包裹石
包裹石位于三僚御屏峰山坡凉伞树下,巨石凌云,状如包裹。当年杨筠松与其弟子曾文迪找到三僚这块风水宝地时,就断言这里“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世居此地,子孙世代端罗盘背包裹行走风水”。三僚村从此果然世代风水明师迭出。
4、万方祠
万方祠位于三僚下廖,是廖氏二房万字牌的四个分祠之一,建于清代,座申山寅向兼庚甲,门旁对联曰“万脉千支流生清河明大海;方塘半亩影升明鉴见重天”,现在是三僚廖屋风 水文化展览馆。
5、廉泉书舍(宝敕堂)
廉泉书舍位于三僚上廖龙凤祠一侧,是三僚风水国师廖均卿、廖文政的书房。廖均卿向永乐皇帝辞官返乡时,永乐皇帝赐其还乡建造一个书阁,并赐匾“诰赐褒荣”,大学士解缙亦为之题堂匾“宝敕堂”,后永乐皇帝不舍又将廖均卿召回,廖均卿终客死北京。廖信厚还乡后,才奉旨建造宝敕堂,该建筑座壬丙兼子午,天井水出庚口,门楼巽方开卯门,并定名为“廉泉书舍”。
6、九尾杉
九尾杉,位于三僚村廖屋秤杆形,因曾有九根树杉而得名“九尾杉”。树龄已逾一千多年,树径围4米,树高约8米,千年风雪侵蚀,树干下部已如残月状。据廖氏家谱记载此树为杨筠松祖师亲手种植,历代百姓视为神树,是三僚村的象征之一。
7、廖均卿墓
廖均卿墓,位于与三僚一山之隔的黄岭村,下山虎形,穴位由廖均卿生前选定。相传安葬时,灵柩抬至岭背猛虎下山形附近时,突然天昏地暗,倾盆大雨,大家慌忙四散避雨,风停雨歇一看,棺枢已失,山坡上已经隆起了七个坟堆。内阁首辅金幼孜亲题的望碑至今仍存,1982年,墓地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廖文政墓
廖文政墓位于梅窖镇店山村老爷山眠犬形,与三僚村一山之隔。墓藏在一个小山窝内,整个地形象一只卧地狗,故名“眠犬”形。墓在“犬”的腹部。明代隆庆四年(570)建墓,廖文政亲自择址。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和同治六年(1867)重修乾山巽向。横梁上书“太史世家”,碑文曰“明敕授钦天监承旨郎廖考东山公太妣张氏婆妣钟氏何氏婆之墓”。
9、三僚廖氏旌表牌坊
廖氏旌表牌坊,清代建筑,位于三僚村廖屋组。清初兴国县邑禀生廖安矩继妻董氏,19岁寡居,抚育前妻之子廖政紘成长,考取朝廷国学生。乾隆二年(1737),朝廷建坊表彰董氏懿行,保存至今,已逾270年。
10、猛虎跳墙形墓
此墓为三僚阳背垴廖姓伯渊婆太墓。阳背垴本是曾姓人的祖坟山,廖姓通过与曾姓结亲,在阳背垴获得了一块空地,将11位先祖迁葬于此,筑成了虎形墓,壬山丙向正针,缝针丁亥丁已分金。共有十一块墓碑,墓过罡刻有“屏山水带、秀挹清环”横联,另有两幅柱联:“位妥仍昭穆,神安福子孙”、“德泽绵长光日月,灵机变化会风云”。曾氏后在墓前建二道锁链形矮墙,以限制虎形。廖氏遂将虎形更名为猛虎跳墙形。
11、西竺寺
西竺寺位于三僚村西边廖屋坑尾,从九尾杉西行约200米,西竺寺傍有九尾杉、凉伞树、金石椅、贤士石等名胜,过去香火鼎盛,殿堂较为宏伟。原寺毁于“文革”。现寺乃2002年重建,一殿三间,周围古木参天,清幽宜人。古人有诗颂曰:“古木森森别有天,东华面对势相连;清幽兰若僧时话,缭绕炉香客昼眠。“
12、和合石
和合石位于三僚曾、廖二姓的分界线上,在包裹石往上行约百米,是三块相邻的巨石,可以攀援上去,盘坐石顶,彼此交谈。相传当年杨公在这里给弟子曾公、廖公传授风水术,并告诚他们需世代和睦,精诚合作,三僚村才能兴旺,堪舆术才能够流传。
13、甘泉井
甘泉井俗称沙塘井,位于廖屋村南通往南箕寺的山坡,是石缝中流出的一股泉水,四季不绝,水质甘甜,村民用红条石砌成一眼方井,用以烹茶待客。古人有诗赞曰:“是谁卓尔通泉脉,入口如饴味独甘。”
14、美女照镜祠
三僚村上廖组有一个明代祠堂,堂名为“贻远堂”,是一个孤厅,二边没有厢房,立癸山丁向兼子午,形肖“美女照镜”。相传明初三僚明师廖厚公兄弟仨人,自己居长,家里人丁不旺,两个弟弟都对他说“大哥为他人造福,何不改改自家风水,让我们人丁兴旺呢?”廖厚公说:“我怕改了房子,对你们房份不利。”弟弟说:“只要家庭兴旺,我们绝一房,你从子孙中过继一个我们传后即可。”廖厚公遂建贻远堂,完工后出门不归。几年后,两个弟媳久孕不生,弟弟到广东求教于廖厚公,廖厚公告诉他两:“贻远堂绝我长房,我在堂内香炉下藏了一张图纸,你回去照图改建,孩子就会生下来,但将来要过继一个给我名下。”弟弟照图纸在祠侧开一小门,门外3尺开一井,井外5尺装八卦,大门外砌照墙,墙前筑一小水池,完成整个“美女照镜”的布局,此后果然人丁兴旺。
15、章罡土
章罡土位于三僚村下廖组,七星池北端,是人工堆砌在祠堂后面的土堆,长方形,宽十余米,深三、五米,高约一米,上面长着几株大树,实际这是三僚廖屋制煞驱邪的风水建筑。廖屋村后屏帐峰山坡陡峭,下雨时洪水沿着山坑朝村庄咆哮而来,章罡土起到阻洪分流的作用,将一部分水引入七星池,曲折而流,另一部分绕过章罡土入河。三僚的古诗也把章罡土的功能作了说明:“章罡土叠事堪奇,制杀驱邪高玄机。”
16、寅葬卯发凤形墓
凤形墓位于三僚廖屋村屋背排,明代风水明师廖菊泉之墓。相传其子明师廖歧山葬父时,在屋背排点凤形穴,断定其地先凶后吉,交待其弟弟说:“墓成后要离乡,三年后才可回来。”墓成后,廖歧山即出外云游,在浙江李廷机家行风水三年。(李廷机后官至宰相)。其弟留家未行,后果遭凶兆。廖歧山三年后返家,以一块金砖示其妻,其妻说:“这种怪石,菜园里有一堆呢。”原来,廖歧山寅时点穴,其妻卯时即在菜园捡到金砖,故后人称此墓为“寅葬卯发墓”。 |
|